Search

楊云:泛民政治裂隙難以重圓- 20200826 - 觀點 - 明報新聞網

masaolahragalagi.blogspot.com

強調沒分裂本錢 事實卻有裂隙基礎

泛民中的「分裂」不是新鮮事,如當年「社民連」、「人民力量」等激進一翼的出現,民主黨亦分裂出「新民主同盟」等。然而,本文所謂「政治裂隙」,不止是分裂,而是完全的割裂,成為兩個板塊。這個「裂隙」源於2016年的新東補選,梁天琦以新興本土的姿態,取得約6.6萬票,佔總票數約15%,造就當時「三分天下」之說。此役更重要的不止是「三分天下」的論述,更在於楊岳橋當時只以約1萬票之差勝過其建制對手周浩鼎,若梁天琦奪取楊岳橋更多票數,戰局可能要改寫。即是說,當年梁天琦高舉的「本土」的旗幟的政治力量,已足以威脅泛民主力。其後在同年的立法會換屆選舉,朱凱廸以獨立身分,取得超過8萬票成為票王,此例更成為早前泛民初選素人冒起的典範,令泛民不能無視這股新興的政治力量,甚至生起戒心。

泛民雖然一直強調沒有分裂的本錢,但事實卻有裂隙的基礎。做民調的朋友都知道,近年要量度市民的政治取態,除了「建制」、「泛民」、「中間」外,也要加上「本土」,才可有效反映政治現實。然而,這也產生了一個概念問題:如何定義「本土」?也就是這條所謂「裂隙」到底在哪裏?

真正利益分歧在於「抗爭意志」之別

傳統泛民早已敏感地意識到裂隙的出現,也極力嘗試填補。新興政治力量有兩大旗幟,一是「本土」、二是「勇武」。這解釋了為何泛民近年全面開展「本土」論述,令到新興本土又為了與傳統泛民區分,轉為強調「自治」,後來在初選中更正名為「抗爭派」。傳統泛民雖然可以講「本土」,但很難扮「勇武」。例如抗爭派支持者不會因為黃碧雲戴了護目鏡、一身黃衣黃口罩就視其為手足,在初選出閘問題上仍會趕盡殺絕。

抗爭派在初選中發現他們與泛民之間的裂隙愈來愈清晰,只差最後一步。這最後一步就是根本政治利益的分歧,亦即是其所代表選民板塊利益的分歧。這次立法會延任之爭,很多人認為兩個陣營之間的分歧是「抗爭路線」,即是否繼續議會路線。然而,路線之別仍只是策略,真正的利益分歧在於「抗爭意志」之別。例如「抗爭派」曾參加今年的初選,但卻勇於提出「攬炒條款」,承諾當選後否決重要議案;又如這次的延期之爭,反映的是其可以為了「抗爭」而付出多大的代價。「傳統泛民」必定清楚知道自己板塊的支持者傾向認同留在議會,「民研計劃」公布的民調,應該也反映了一個政治現實:新興「抗爭派」與傳統「泛民派」背後的支持者根本是兩班人,他們之間的根本分歧,成就了兩派之間的裂隙。

建制不能天真認為對手力量減弱

來到這裏,回不去了。最終是否總辭已意義不大,隨着民主黨提出再辦民調、「尊重民研建議門檻」,這些行為已清楚表明其抗爭意志,抗爭派的支持者已看在眼裏。政治裂隙已完全成形,客觀而言,這對原有的「泛民」來說不一定是壞事,在「比例代表制」下,可能更好配票。傳統泛民未來定會主打「泛民-抗爭聯合陣線」的論調,借用政治氣氛延續政治力量。以政論政,抗爭派不會停下搶奪泛民政治地盤的步伐,當梁天琦他日歸來,一眾抗爭素人也日漸壯大時,傳統泛民縱使不被消滅,也可能會「完成歷史任務」。日後的選舉,能否重複今年的「協調」也是難題。

回首看看建制派。對於建制而言,也不能天真地認為對手一分為二等於力量減弱。在開放民主社會,建制派若未能提高自己的政治與管治能力,對手的分裂只會令其變得更強大。要知道,隨着「抗爭派」的壯大,這股力量定會成為「一國兩制」新一幕中建制派的主要對手。

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

[楊云]




August 26, 2020 at 03:52AM
https://ift.tt/3gt0x8Z

楊云:泛民政治裂隙難以重圓- 20200826 - 觀點 - 明報新聞網

https://ift.tt/2N9zmDY


Bagikan Berita Ini

0 Response to "楊云:泛民政治裂隙難以重圓- 20200826 - 觀點 - 明報新聞網"

Post a Comment

Powered by 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