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本欄初次和讀者諸君見面,首先向各位問好。其次,要為本欄作一簡單介紹。專欄取名為「古經今品」,是什麼意思呢?這裏的「古經」,並非《古蘭經》、《聖經》、《金剛經》或《心經》,而是中華傳統經典。中華傳統經典浩如煙海,涵蓋文、史、哲,以至別的各類典籍,我們應如何入手呢?答案就在「今品」。「今品」有兩義,首先指「現在品讀」。我們之所以強調「現在」,是要指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,並非已失去生命力的化石,也非中看不中用的古董擺設,而是實實在在地和我們的現代社會息息相關,具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。
讀者或問,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哪些地方最受用呢?答案就是「今品」,現代人的品德修養。有人說,現代的思想與事物顛覆了古代社會,傳統文化經典已不合時宜,為什麼到了廿一世紀的今天還要繼續提倡呢?這說法,乍聽之下似乎有理,但其實經不起推敲分析。傳統文化經典不是依附於中國古代社會表層的蜘蛛網,而是深深植根於人性土壤的參天大樹。
時代過去了,思想觀念改變了,物質條件飛躍了,但人性始終如一。難道只有古人才有喜怒哀樂,現代人便沒有了?難道只有古人才需要講求父慈子孝,現代人便不用顧及家庭倫理嗎?
「古經今品」的主旨既明,接下來便要談談本欄的寫作方針。既然要談「古經」,便須有個選材範圍。由於本欄位處〈教育版〉,讀者以中學生為主,我們會從童蒙經典入手,尤其是最適合初學的《三字經》;而自宋朝朱熹從儒家典籍中抽出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大學》為「四書」後,「四書」便大行其道,後來更獲選為科舉考試範圍,成為了古代讀書人的必讀經典。當中,《論語》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,言簡意賅,讀來最親切有味。因此本欄亦把《論語》作為選材重點。下一期,我們會從《三字經》與《論語》兩書的首句談起。
施仲謀(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教授、系主任)
李敬邦(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項目主任)
September 14, 2020 at 01:12AM
https://ift.tt/2H5kkzj
【古經今品】品讀傳統經典人性古今如一 - 香港文匯報
https://ift.tt/2N9zmDY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【古經今品】品讀傳統經典人性古今如一 - 香港文匯報"
Post a Comment